第(3/3)页 不一会到了三皇寨前,只见寨前写有一联: 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有相无不空相 世安不知何意,王善却颔首微笑。二人刚要入门,唐喜从后面追来,嚷道:“师兄要拜访高僧,这等好事怎么落下我?也太不够义气了。” 世安辩解道:“本想叫上你,又怕人多吵了高僧清净。” 唐喜道:“既是高僧,当四大皆空,何惧我一个俗人烦他?” 王善点头赞道:“唐喜小师父说得极是,一起进去吧。” 三人正说着,只见三皇寨内走出一老僧,七十多岁,精神饱满,身披袈裟,健步如飞。 王善作揖道:“大师,王善搅扰了。” 罗空双掌合十道:“阿弥陀佛,道长光临,罗空求之不得,何谈搅扰二字,快请进,快请进。” 四人入寨,在一张石桌边坐下,王善道:“这二位是洪世安、唐喜师父,均是少林俗家弟子。” 世安与唐喜参拜了罗空,罗空微笑道:“嗯,早有耳闻。” 王善见旁边的木桌上放着笔砚,宣纸上飘来浓浓的墨香,知道罗空大师正在练字,遂起身观看,见是一联: 求法只求无为法 生心当生如是心 王善大喜,连声称秒。罗空道:“王道长精通道家诸经,何不也书一联?”王善也不推让,当即提笔作联曰: 何处求道?守一即归真。 哪里有神?抱朴自成仙。 罗空赞道:“善哉,道家抱朴守一与佛家见性成佛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” 此时,小和尚端来茶水斟上,罗空请三位品尝,三人各喝了一小口,均赞清香可口。 罗空欣慰地望着世安与唐喜,赞道:“听说二位学艺颇为勤奋,可喜。” 唐喜笑道:“师兄精进,我算什么,跟着他玩而已。” 罗空道:“你可知什么叫精进?” 唐喜道:“不知道,请大师指点。” 罗空道:“纯而不杂谓精,益而不衰谓进,精进者,向善向上,无欲无念,有被甲、加行、无下、无退、无喜足五种,人若心怀贪嗔痴三毒不加节制,即不可谓精进。” 唐喜笑道:“如此说来,师兄也算不上精进了。” 罗空对世安和唐喜道:“老僧希望你二位既要学武,又要学佛,佛、武并举,方能精进。不然,武艺越精,为害越甚。” 世安领悟大师深意,道:“大师放心,世安学艺,为善不为恶。”罗空、王善笑着点头赞许,世安又问:“大师,何谓修行?” 罗空道:“人有三业,身业、口业、意业,三业行为错了,需要修正,即是修行。” 世安复问道:“那,如何修行呢?” 罗空道:“修行要修根本,起心动念是根本,心正,行正,心邪,行恶,所以修行就是修心,要修到一心不乱,即入禅定。” 世安还是不解:“如何才能做到一心不乱?” 罗空道:“佛家修行,乃修‘戒、定、慧’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众生只要坚守戒律,久之必能禅定,禅定之后,必开智慧。” 世安依旧迷茫:“大师,何谓禅定?” 罗空道:“外不着相即是禅,内不动心即是定。禅定者,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” 世安与唐喜虽然听了许多,却皆不得要领,似懂非懂,唯王善颔首称赞道:“大师妙语,王善受教了。” 罗空道:“佛家的禅定与道家的清静有异曲同工之妙,殊途同归之实。” 唐喜问王善道:“道长,道家也有这么玄妙的道法么?你们的清净又是什么?” 王善道:“人能常清净,天地悉皆归,佛家求禅定,道家求清净。” 唐喜笑道:“我这人就是清净不下来,道长,可有法子让我清净么?” 王善道:“经曰: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,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,澄其心,而神自清。修得心无念,清净自然来。” 唐喜舌头一伸,笑道:“原来道家也跟佛家一样高深莫测。师兄,你听懂了么,我慧根浅,道行薄,听不懂大师和道长的高论。” 罗空和王善呵呵地笑了起来。 王善朝罗空拜揖道:“佛家说修行就是修心,不知作何解释?” 罗空道:“恩师德清大师曾言,人人自心光明圆满,各各现成,不欠毫发,众生不明,妄想颠倒,流浪生死,难出六道轮回。其实,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,佛经万卷,仅此八字而已。” 王善道:“大师高论,王善受教。” 罗空道:“道家不是也修心么,敢问道家如何修心?” 王善道:“夫心者,一身之主,百神之帅,弃事则形不牢,无欲则心自安,道家修心,从无欲着手,人无欲,必无求。人无求,必无为。人无为,必入定。人入定,心自安。” 罗空赞道:“善哉,善哉!” 第(3/3)页